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天津站 > 初二年级 > 期末试题 > 语文试题 > 正文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顾老师 2009-12-14 10:40:4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之七)
学校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加粗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寒噤( ) nüè( ) 疾
伧( )俗 xuān( )榭(3分)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在相应的括号内改正。(2分)
衰草连天( ) 消声匿迹( ) 草长英飞( ) 天衣无缝( )
在劫难逃( ) 五彩班斓( ) 物竞天择( ) 无动于衷( )
充耳不问( ) 周而复始( )
3.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那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身上。
B.小李工作非常积极,总是提前上下班。
C.全厂职工听取并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齐辉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4.常用的记叙顺序有__________。常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默写。(7分)
①《使至塞上》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敦颐爱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保尔•柯察金是_______________(国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1分)
7.对对联。(2分)
①上联:好读书乐趣无穷__下联: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_____下联:学子论古今
8.请你为学校草坪里的警示牌拟写一条标语,提醒同学们爱护草坪。(不得用“爱护”“禁止”等类似词语)(1分)
9.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2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二、阅读(38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10.(3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11.(2分)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12.(2分)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请试着谈谈你的看法。
13.(2分)请你试着从色彩的搭配,动静的结合等方面赏析诗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2分)写秋天的三峡,作者重点突出了哪一种景物的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
15.(2分)文中第1、2段引用宋之问、柳宗元、王勃的诗句和竺可桢的《物候学》内容各有什么作用?
16.大雁南飞,为什么要留居衡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1分)
17.第2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第3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19.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三)
20.请你说说“我”到广场做什么?(2分)
21.“杰马——埃尔——夫那广场发出的固定不变的声音”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4分)
22.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生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23.请你思考一下后来“我”又怎么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安宁感”?(4分)
24.在作者笔下“它看上去很轻很弱,又不大像生物”你认为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三、写作(40分)
25.题目:以“我又想起了________那句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爸爸”、“老师”、“同学”等均可。
②要有真情实感。
一、1.jìn 疟 chāi 蹒 cānɡ 轩
2.销 莺 斑 闻
3.C
4.顺叙、倒叙、插叙 列数据、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
5.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老舍 前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略)
8.答案举例“茵茵芳草,何忍踏之”。
9.人对自己的估价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自夸。
二、(一)10.《水经注疏》 郦道元 北魏
11.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冬、春、秋四季
12.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13.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湍”是动态,“潭”为静态。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以绿饰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影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互异,相映成趣。
14.猿。渲染秋天的萧瑟气氛。
(二)15.引用宋之问、柳宗元、王勃的诗句作用是提出问题,引出下文的解说,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引用竺可桢《物候学》内容是为了进行科学的解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6.衡阳日照时间长,温度适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大雁长途跋涉,体力大耗。
17.列数字 准确、科学地说明衡阳的气候情况。
18.介绍少数雁群也有飞越衡阳的现象。
29.以史料证明本段中心,呼应开头。
(三)20.“我去那儿,并非为了观赏繁华热闹、生气勃勃的景象。”“我是去那儿寻找地上一小堆褐色的东西。”
21.那只是一个单独的音素。“是一个拖得很长的,嗡嗡作响的低音啊……啊——啊。音量不降低,也不升高,它通晓达旦地响着,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22.那是地上的一小堆褐色的东西,那块褐色的、龌龊的布料就像一块头巾从上到下遮盖了一切。这生物蹲伏在地上,在布料下躬起脊背。它看上去很轻很弱,又不大像生物。这样写,写出了一个为社会上人所漠视的一个乞丐的形象,引发人们思考。
23.因为,无论风霜雨雪,它总会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它是以独特的方式生存、顽强地、永恒地生存,所以感到安宁。
24.这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着一个像本文那个动物一样的乞丐群体,他们处于极卑微的弱势地位受人歧视,生存艰难,需要帮助和尊重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三、25.写作提示:①记叙的六要素明确。②注意描写。③感情质朴。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之六)
一、积累和运用(14分)
1、看拼音写汉字.( 2分)
蹒(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2分)
张皇失错
3、填空补缺。(5分)
(1)、
(2)、《野望》诗中写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有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3)、乡泪客中尽,
(4)、日暮乡关何处是?
4、发挥想象,进行仿写。(2分)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一台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
5、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意见。(3分)
二、
(一)阅读《背影》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3分)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7、者为什么详细描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动作呢?(2分)
8、橘子回来,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原因是:
9、“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句中的“混入”换成“进入”好不好?为什么?(2分)
(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祭
“咚——”老人离开河不久,身后传来什么东西落入水中的声音。老人回头看去——
一个青年肃立在河边。太阳已落山,老人看不清他的脸。
许久,他们都没有语言,身后不时传来汽车声,这儿离公路不到百米远。
不知站了多久,风乍起,老人感到有些冷。“小伙子,该回去了。”老人说。
“恩。”青年答应着,没有动身,却看了老人一眼。“你是怕我想不开?”青年低声问。
“我?”老人的喉结动了动,“我来祭奠我的孙子,两年前的今天,他在这里去了,为救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学生。”
青年的眼里突然闪出了光,但很快又暗淡了。
“明天是端午节,他喜欢吃粽子,我已提前带给他了。”
“我也祭奠一个人。”青年的眼睛盯着水中的晚霞,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
又是沉默不语。老人像一尊雕像般立在那儿。继而轻声问:“那个人是谁?”
“我自己……”青年的眼睛仍盯着水中的晚霞,一字一板地回答。他突然转过脸来,满脸的疤痕拧在一起,眼中噙着泪水:“两年前的今天,我骑车从河岸路过,听到这里的呼救声,我没理会,后来从报纸上得知这里发生的一切……”
老人哆哆嗦嗦地掏出手帕。
“从那天起,我的灵魂就像死去了一样。我回游泳,得过金牌。今天我来向我失去的灵魂忏悔。”他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手帕。“两个月前,我们仓库起火,烧到发电机的油箱,火焰被扑灭了,我被烧伤了,住了一个月医院,为这,厂里发给了我一枚奖章,今天,我把它扔到河里,给……”
老人一动不动,青年默默伫立在河边,两人像是在聆听河水的诉说。“我们回去吧”。终于,老人伸出手,拉起青年布满伤痕的手。
青年随同老人,迈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身后是五月奔流不息的河水在为他们——这些并非平凡的人,唱着深沉的歌。
11、说开头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3、
14、
15、“这些并非平凡的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是:
(三)阅读《智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
16、本文开头概括地交代“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而文中所选取的两件事则重在表现聂耳的
17、本文围绕中心写了两件事,其中
18、第3段中加线的句子通过对聂耳的
19、简析第5段中加点的“突然”“紧接着”“闯进”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答:
20、第8段中加线的句子不仅表现了聂耳的机智勇敢,也写出了他的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23、文章刻画了一个怎能样的陋室主人形象?(3分)
24、面对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实,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4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渴望得到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写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
一、1、跚、燥、缔、谬2、错改措、拨改跋3、(1)阳春布德泽(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孤帆无际看(4)烟波江上使人愁4、(略)5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了。
二、(一)6、(1)依依不舍的心情(2) 关心儿子、难舍难分 7、从父亲艰难的动作中更能显现出父亲那深厚的父爱8、终于为远行的儿子做完一件事而心里觉得欣慰9、产好,“混入”一词更能体现出当时的人多10、(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二)11、“为这,厂里……我把他扔到河里,给……”12、从为自己找到可以忏悔的人而惊喜、安慰,到为以前自己没有去救人而觉得内疚13、不行,这里说明了年青人有能力去救人却没有去救,也是年青人忏悔的原因14、曾经没有伸出见义勇为之手去救落水儿童15、“非平凡的人”指像年青人和老人的孙子这些人。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在(1)为自己的“不义”而内疚,为集体财产而不惜爱伤的精神(2)为挽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三)16、机智勇敢和幽默乐观17、捉弄警察、智斗特务18、动作、语言、神态19、说明事情发生的突然,更显出聂耳的机智勇敢20、幽默乐观
三、21(1)出名(2)扰乱22、没有宫廷的音乐来扰乱自己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身心。23、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24、(略)
四、略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