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天津中考政策指南   2018天津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历年中考一模真题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天津站 > 初二年级 > 期末试题 > 语文试题 > 正文

[7套]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顾老师    2009-12-14 10:40:41

说两句

  •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之七)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加粗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 )  nüè( ) 疾   ( )使  pán( )跚

    (  )俗  xuān(  )榭(3分)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在相应的括号内改正。(2分)

    衰草连天(  ) 消声匿迹(  ) 草长英飞( ) 天衣无缝( )

    在劫难逃(  ) 五彩班斓(  ) 物竞天择( ) 无动于衷( )

    充耳不问(  ) 周而复始(  )

    3.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那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身上。

    B.小李工作非常积极,总是提前上下班。

    C.全厂职工听取并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D.齐辉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4.常用的记叙顺序有__________。常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默写。(7分)

    ①《使至塞上》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敦颐爱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保尔•柯察金是_______________(国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1分)

    7.对对联。(2分)

    ①上联:好读书乐趣无穷__下联: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_____下联:学子论古今

    8.请你为学校草坪里的警示牌拟写一条标语,提醒同学们爱护草坪。(不得用“爱护”“禁止”等类似词语)(1分)

    9.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2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二、阅读(38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传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3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11.(2分)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12.(2分)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请试着谈谈你的看法。

    13.(2分)请你试着从色彩的搭配,动静的结合等方面赏析诗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2分)写秋天的三峡,作者重点突出了哪一种景物的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

                      雁阵惊寒为何声断衡阳之浦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庚岭北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衡阳以南雁声甚少,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的《物候学》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度以下,可激发雁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度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一月平均气温0度等温线以南,8度等温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4~6度,冬季日平均气温0度的天数10天左右,雪日5~10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以北处于冬季10度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州芦苇可栖,或饮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若再南飞,气温高于10度,日照增长,对迂飞有抑制作用。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严冬,故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接飞向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越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在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他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15.(2分)文中第1、2段引用宋之问、柳宗元、王勃的诗句和竺可桢的《物候学》内容各有什么作用?

    16.大雁南飞,为什么要留居衡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1分)

    17.第2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第3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19.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三)

        黄昏,我朝着市中心的大广场走去。我去那儿,并非为了观赏繁华热闹、生气勃勃的景象。对于那些我早就司空见惯了。我是去那儿寻找地上一小堆褐色的东西。它发出的甚至不是声音,而只是一个单独的音素。这是一个拖得很长的、嗡嗡作响的低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音量不降低,也不升高,然而它却持续不断地响着,甚至从广场上各种嘈杂呼叫声中也总能让人辨别出来。这是杰马——埃尔——夫那广场发出的固定不变的声音。它通宵达旦地响着,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离得很远我就竖起了耳朵。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感驱使我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其实即使没有这声音,我也会到广场上去的,那儿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吸引着我。我并不怀疑能够重新找到它,找到所有属于它的东西。唯独这种被压缩成单音素的声音使我惶惑不安。这个由接近于生物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它所体现的生命,只是由这个音素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构成的。一路上我充满渴望却又心惊胆战地侧耳谛听。每当我走到一个地方,而且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我会突然听到那种像昆虫发出的嗡嗡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顿时,一种不可思议的安宁感在我全身扩散开来。在这之前我的脚步还有些犹豫,而眼下我朝那声音迈去的步伐突然坚定了起来。我知道它在哪儿。我熟悉地上那一小堆褐色的东西。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块深色的、粗糙的布料。我从未看到过那张发“啊—啊—啊—啊—啊”声音的嘴,从未看到过它的眼睛、面颊和脸上的任何部分。我不能断定这是不是一张瞎子的脸,或者说,它能不能看见东西。那块褐色的、龌龊的布料就像一块头巾从上到下遮盖了一切。这生物——它肯定是个生物——蹲伏在地上,在布料下躬起了脊背。它看上去很轻很弱,又不大像生物。这就是人们所能猜测到的一切。我不知道它有多高,因为从未见过它直起身来。从它蹲伏在地上的姿势看,它是那么地低。倘若它发出的声音一旦停止,人们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绊倒在它身上。我没看见过它走来也未见过它离去。我不知道是有人把它带来放在这里地上,还是它自己用双脚走来的。

    20.请你说说“我”到广场做什么?(2分)

    21.“杰马——埃尔——夫那广场发出的固定不变的声音”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4分)

    22.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生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23.请你思考一下后来“我”又怎么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安宁感”?(4分)

    24.在作者笔下“它看上去很轻很弱,又不大像生物”你认为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三、写作(40分)

    25.题目:以“我又想起了________那句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爸爸”、“老师”、“同学”等均可。

    ②要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1.jìn 疟 chāi 蹒 cānɡ 轩

    2.销 莺 斑 闻

    3.C

    4.顺叙、倒叙、插叙 列数据、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

    5.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老舍 前苏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略)

    8.答案举例“茵茵芳草,何忍踏之”。

    9.人对自己的估价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自夸。

    二、(一)10.《水经注疏》 郦道元 北魏

    11.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冬、春、秋四季

    12.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13.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湍”是动态,“潭”为静态。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以绿饰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影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互异,相映成趣。

    14.猿。渲染秋天的萧瑟气氛。

    (二)15.引用宋之问、柳宗元、王勃的诗句作用是提出问题,引出下文的解说,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引用竺可桢《物候学》内容是为了进行科学的解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6.衡阳日照时间长,温度适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大雁长途跋涉,体力大耗。

    17.列数字 准确、科学地说明衡阳的气候情况。

    18.介绍少数雁群也有飞越衡阳的现象。

    29.以史料证明本段中心,呼应开头。

    (三)20.“我去那儿,并非为了观赏繁华热闹、生气勃勃的景象。”“我是去那儿寻找地上一小堆褐色的东西。”

    21.那只是一个单独的音素。“是一个拖得很长的,嗡嗡作响的低音啊……啊——啊。音量不降低,也不升高,它通晓达旦地响着,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22.那是地上的一小堆褐色的东西,那块褐色的、龌龊的布料就像一块头巾从上到下遮盖了一切。这生物蹲伏在地上,在布料下躬起脊背。它看上去很轻很弱,又不大像生物。这样写,写出了一个为社会上人所漠视的一个乞丐的形象,引发人们思考。

    23.因为,无论风霜雨雪,它总会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它是以独特的方式生存、顽强地、永恒地生存,所以感到安宁。

    24.这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着一个像本文那个动物一样的乞丐群体,他们处于极卑微的弱势地位受人歧视,生存艰难,需要帮助和尊重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三、25.写作提示:①记叙的六要素明确。②注意描写。③感情质朴。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之六)

    一、积累和运用(14分)

    1、看拼音写汉字.( 2分)   

        shān        zào             dì             miù

    蹒(    )  烦(    )      取(    )     荒(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2分)

    张皇失错   (    )改为(   )       长途拨涉   (    )改为(   

    3、填空补缺。(5分)

    (1)、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2)、《野望》诗中写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有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3)、乡泪客中尽,                 。《早寒江上有怀》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4、发挥想象,进行仿写。(2分)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一台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

    老师的厚嘴唇里连连迸出了话语,像                                                      

                           

    5、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意见。(3分)

                                                                              

                                                                          

    二、  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背影》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6、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3分)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7、者为什么详细描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动作呢?(2分)

                                                                           

    8、橘子回来,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原因是:                                              。(2分)

    9、“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句中的“混入”换成“进入”好不好?为什么?(2分)

                                                                                 

                                                                              10、对于朱自清先生,坐在车上看着父亲艰难地爬月台,而不自己去买橘子,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谈谈你的看法。(3分)

                                                                       

                                                                         

     

    (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祭  

    “咚——”老人离开河不久,身后传来什么东西落入水中的声音。老人回头看去——

    一个青年肃立在河边。太阳已落山,老人看不清他的脸。

    许久,他们都没有语言,身后不时传来汽车声,这儿离公路不到百米远。

    不知站了多久,风乍起,老人感到有些冷。“小伙子,该回去了。”老人说。

    “恩。”青年答应着,没有动身,却看了老人一眼。“你是怕我想不开?”青年低声问。

    “我?”老人的喉结动了动,“我来祭奠我的孙子,两年前的今天,他在这里去了,为救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学生。”

    青年的眼里突然闪出了光,但很快又暗淡了。

    “明天是端午节,他喜欢吃粽子,我已提前带给他了。”

    “我也祭奠一个人。”青年的眼睛盯着水中的晚霞,一个字一个字的回答。

    又是沉默不语。老人像一尊雕像般立在那儿。继而轻声问:“那个人是谁?”

    “我自己……”青年的眼睛仍盯着水中的晚霞,一字一板地回答。他突然转过脸来,满脸的疤痕拧在一起,眼中噙着泪水:“两年前的今天,我骑车从河岸路过,听到这里的呼救声,我没理会,后来从报纸上得知这里发生的一切……”

    老人哆哆嗦嗦地掏出手帕。

    “从那天起,我的灵魂就像死去了一样。我回游泳,得过金牌。今天我来向我失去的灵魂忏悔。”他接过老人递过来的手帕。“两个月前,我们仓库起火,烧到发电机的油箱,火焰被扑灭了,我被烧伤了,住了一个月医院,为这,厂里发给了我一枚奖章,今天,我把它扔到河里,给……”

    老人一动不动,青年默默伫立在河边,两人像是在聆听河水的诉说。“我们回去吧”。终于,老人伸出手,拉起青年布满伤痕的手。

    青年随同老人,迈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身后是五月奔流不息的河水在为他们——这些并非平凡的人,唱着深沉的歌。

    11、说开头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2、“青年人的眼里突然闪出了光,但很快又黯淡了”这一细节描写含蓄的表现了青年人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3、            “我会游泳,得过金牌”一句话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4、            “失去灵魂”在文中指的是:                                     

                                                                (2分)

    15、“这些并非平凡的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是:                       

                                                                (3分)

    (三)阅读《智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

        1929年,他在昆明参加共青团活动时,就以机智勇敢而闻名。

        有一次,共青团员出去贴标语,别人都找僻静的街巷去贴,聂耳却专门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钻。他看见一个大个子警察在人群中耀武扬威地走来走去,就分开人群走上前去,在警察背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老总,辛苦了!不一会儿,许多人都注视着大个子警察的背后。愚蠢的警察感到莫名其妙,往背后一摸,发现贴着一张标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聂耳的“杰作”。可是聂耳早巳无影无踪了。

        聂耳智斗特务的故事,就更有趣了。

        那是1935年春,3月15日是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1898—1968)的36岁生日。田汉的好友夏衍、阳翰笙等人秘密集会庆祝,聂耳也带着小提琴来了。不知何故,却引起了特务的注意。正当他们开怀畅谈之际,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紧接着闯进两个陌生人。大家用眼神互相打了个招呼,各自意会。这时,只见聂耳操起小提琴,对着两个陌生人反复演奏下面的音调:

        35—3—15—36

        聂耳围着这两个陌生人绕圈子,边拉边唱,大家也随着唱起了这个莫名其妙的音调。两个陌生人以为这是一帮醉鬼,转身走了。

        聂耳赶紧把门关上,冲着大家做了个鬼脸。这时,大家问道:“聂耳,你刚才演奏的是什么?”聂耳神秘地笑了笑,说:“这是鄙人的即兴创作。‘3531536’就是‘3531536岁’的意思。”

        大家一听哈哈大笑,原来是聂耳与特务面对面地庆祝田汉的生日,真是令人开心!

    16、本文开头概括地交代“聂耳生来性格开朗,幽默乐观,机智勇敢”,而文中所选取的两件事则重在表现聂耳的                             。(2分)

    17、本文围绕中心写了两件事,其中              写得较略;             写得较详(分别用6个字概括写出)。(2分)

    18、第3段中加线的句子通过对聂耳的                          的描写,表现了聂耳的机智勇敢。(3分)

    19、简析第5段中加点的“突然”“紧接着”“闯进”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答:                                                            (2分)

    20、第8段中加线的句子不仅表现了聂耳的机智勇敢,也写出了他的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1、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23、文章刻画了一个怎能样的陋室主人形象?(3分)

                                                                              

    24、面对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实,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4分)

                                                                

                                                               

    四、作文(40分)

    题目:《渴望得到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写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1、跚、燥、缔、谬2、错改措、拨改跋3、(1)阳春布德泽(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孤帆无际看(4)烟波江上使人愁4、(略)5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了。

    二、(一)6、(1)依依不舍的心情(2) 关心儿子、难舍难分 7、从父亲艰难的动作中更能显现出父亲那深厚的父爱8、终于为远行的儿子做完一件事而心里觉得欣慰9、产好,“混入”一词更能体现出当时的人多10、(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二)11、“为这,厂里……我把他扔到河里,给……”12、从为自己找到可以忏悔的人而惊喜、安慰,到为以前自己没有去救人而觉得内疚13、不行,这里说明了年青人有能力去救人却没有去救,也是年青人忏悔的原因14、曾经没有伸出见义勇为之手去救落水儿童15、“非平凡的人”指像年青人和老人的孙子这些人。他们的“非平凡”之处分别在(1)为自己的“不义”而内疚,为集体财产而不惜爱伤的精神(2)为挽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三)16、机智勇敢和幽默乐观17、捉弄警察、智斗特务18、动作、语言、神态19、说明事情发生的突然,更显出聂耳的机智勇敢20、幽默乐观

    三、21(1)出名(2)扰乱22、没有宫廷的音乐来扰乱自己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身心。23、一个安贫乐道、志趣高洁,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24、(略)

    四、略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中考作文]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大纲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天津南开中学

    天津耀华中学

    天津第一中学

    天津实验中学

    第二南开中学

    天津二十一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