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天津站 > 初二年级 > 期末试题 > 语文试题 > 正文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顾老师 2009-12-14 10:40:41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拼音写汉字,用“
①能与其奇者(
③销声 nì迹
⑤盘曲磷峋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
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
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
3、依据原文填空:(4分)
①《观潮》中引用了杨万里的诗句,它是
②《答谢中书书》,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 。
③《陋室铭》中,表现作者鄙弃官场生活的句子是: 。
④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自选角度,选择一句,进行品析:(2分)
A、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太万状,惟妙惟肖。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夕阳红》节目中,一位主持人即兴采访一位老年女子舞蹈演员。主持人问:“您的年龄多大了?”演员答:“我有3个年龄,我的心理年龄是30岁,我的生理年龄是50岁,我的身份证的年龄是70岁。”你从这位演员的话语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写出来。
6、周敦颐爱莲,写下了《爱莲说》,在对莲的描绘中,表现自己的生活志趣,请为你最喜欢的事物写一段描述文字,并说说你所受到的启示。(4分)
事物:
描述:
启示:
7、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的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了衣裳披在瘫倒在地上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睛,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对相马人说的话。
二、综合学习与探究(9分)
《核舟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黄州“东坡赤壁”因其闻名,在你的家乡——麻城,也有因人而出名的古迹,下面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麻城:(3分)
8、请你说出一处因人而出名的古迹,并简述出名的缘由:
9、假设这处古迹已经成为旅游胜地,请你为它写出一则广告词,使之名扬天下。(8~20字)(3分)
广告词:
10、古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你认为应该怎样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请你为有关部门提出三条有创造性的建议
①
②
③
三、阅读与欣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1~17题(16分)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亢砀,天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壶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2分)
①余拿一小船( ) ②见余,大喜( )
③余强饮三大白( ) ④莫说相公痴( )
14、翻译句子:(2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5、本文写于明亡以后,但作者仍用明代的纪年——崇祯五年,有什么用意吗?(2分)
16、文末作者以舟子的话结尾,一个“痴”字,可谓含义丰富,看看你能说出哪些?
四、作文与展示:(50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一、1、yu ji
6、略7、千里马可能有的心理活动:感激;知足;二、8、歧亭的杏花村,因为杜牧做黄州刺史时的一首“清明”中的“牧童遥指杏花村”而闻名海内外。9、略10、①可以利用文化内涵;②可以利用著名的地名为一些产品命名;③可以利用旅游的开发组织文化活动。三、11、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12、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13、①撑、划②很③勉强④不要 14、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条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15、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作者仍旧使用明朝的年号,说明在他的心中明代始终没有灭亡的。16、舟子对作者说“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对天涯遇知音的愉快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