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天津站 > 初二年级 > 期末试题 > 语文试题 > 正文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顾老师 2009-12-14 10:40:4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之一)
(满分100分)
一、基础题(21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jùn(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2分)
重峦叠嶂 惟妙惟肖巧妙绝纶长途跋涉
错别字 |
|
|
|
|
订正 |
|
|
|
|
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分)
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2分)
改正:
改正:
5、口语交际。(4分)
以下景点都来自课文中,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从中任选一个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要求:在介绍自然景观的同时穿插进与此有关的人文知识。字数50字左右。)
泰山
6、自选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4分)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隐,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39分)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解衣欲睡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月夜美景的?塑造出一个怎样的艺术境界?(3分)
10.怎样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的含义?(2分)
11.如果你穿越了“时空隧道”返回到宋朝,并与苏轼在承天寺相见。和他交流读此文的感受,你打算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下面。(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仿佛若有光
(3)矜、寡、孤、独(
13、翻译:(2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1)[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15、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2分)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总有一刻不同寻常》(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19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7.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第④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朋“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18.第⑨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9.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4分)
20.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4分)
三、写作与展示(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抒写自己的深切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600字以上。
1峻 瞰 羁
2.
错别字 |
冲 |
消 |
纶 |
廷 |
订正 |
充 |
销 |
伦 |
庭 |
3.(1)山山唯落晖(2)山随平野尽(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1)去掉“大约”或“差不多”
5开放型答案
6(1)语言简洁,情感鲜明,概括了我军的战绩。(2)排比、拟人的修辞,骈句的运用,衬托的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
7.想要
8.(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着,(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啊。
9.从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两个方面描写,组早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10.既指清闲的人、既有闲情逸致的人,又表露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1.示例:你用寥寥数笔,就撷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你把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淋漓渲染,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了其中,你不愧是大文学家。
12、隐隐约约;整齐的样子;同“鳏”,丧偶的男子;兴起
13、略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带有梦想色彩,“大同”社会现实性较强。他们都是古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但陶的理想是空想。
16、略
17.“那个”不能换成“冰激凌”,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也就表明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拍”不能换成“打”,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18.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19.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20.答案示例: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与扶持,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小说中妇人一样,只要白已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阳光与温暖。(言之成理即可)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