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天津中考政策指南   2018天津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历年中考一模真题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天津站 > 初二年级 > 期末试题 > 语文试题 > 正文

[7套]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顾老师    2009-12-14 10:40:41

说两句

  •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之一)

    (满分100分) 

    一、基础题(21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jùn(  ),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kàn(  )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jī(  )的白龙,起码汇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2分)

        天衣无缝 冲耳不闻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无动于衷  消声匿迹  草长莺飞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惟妙惟肖巧妙绝纶长途跋涉  大廷广众  荡然无存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错别字

     

     

     

     

    订正

     

     

     

     

    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春望》中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的诗句是:

                                                  

       (4)《归园田居》中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两句是:                   , 盖竹柏影也。

       (6)当一个人遭受到重大挫折,万念俱灰之时,由于别人的帮助,让他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就可用陆游的诗句来表现:                         

    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2分)

       (1)初次见到大海,我很兴奋,我在海边玩了大约差不多一整天。

    改正:                                                             

       (2)老师慈爱的笑脸和亲切的话语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改正:                                                             

    5、口语交际。(4分)

    以下景点都来自课文中,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从中任选一个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要求:在介绍自然景观的同时穿插进与此有关的人文知识。字数50字左右。)

    泰山    黄果树瀑布   钱塘江    草原    梅雨潭

                                                                               

                                                                                 

    6、自选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4分)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隐,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39分)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          月色入户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月夜美景的?塑造出一个怎样的艺术境界?(3分)

                                                                                 

    10.怎样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的含义?(2分)

                                                                               

    11.如果你穿越了“时空隧道”返回到宋朝,并与苏轼在承天寺相见。和他交流读此文的感受,你打算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下面。(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仿佛若有光    (             )       (2)屋舍俨然(             

      (3)矜、寡、孤、独(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13、翻译:(2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1)[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15、读了[乙]文以后想一想,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例句结构,再写一个句子(2分)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总有一刻不同寻常》(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12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13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14“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17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8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19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17.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第④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朋“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18.第⑨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9.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4分)

                                                                                       

                                                                                       

    20.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4分)

                                                                                       

                                                                                       

    三、写作与展示(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抒写自己的深切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峻 瞰 羁

    2.

    错别字

    订正

    3.(1)山山唯落晖(2)山随平野尽(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1)去掉“大约”或“差不多”  (2)去掉“和亲切的话语”

    5开放型答案

    6(1)语言简洁,情感鲜明,概括了我军的战绩。(2)排比、拟人的修辞,骈句的运用,衬托的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 

    7.想要  愉快地  考虑,想到 

    8.(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着,(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啊。

    9.从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两个方面描写,组早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10.既指清闲的人、既有闲情逸致的人,又表露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1.示例:你用寥寥数笔,就撷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你把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淋漓渲染,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了其中,你不愧是大文学家。

    12、隐隐约约;整齐的样子;同“鳏”,丧偶的男子;兴起 

    13、略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谋、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 

    1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带有梦想色彩,“大同”社会现实性较强。他们都是古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但陶的理想是空想。

    16、略

    17.“那个”不能换成“冰激凌”,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也就表明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拍”不能换成“打”,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18.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19.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20.答案示例: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与扶持,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小说中妇人一样,只要白已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阳光与温暖。(言之成理即可)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中考作文]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中考体育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大纲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天津南开中学

    天津耀华中学

    天津第一中学

    天津实验中学

    第二南开中学

    天津二十一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