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天津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大纲 > 正文
来源: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 作者:邵高冲 2011-10-12 15:08:37
第三部分 各章考点详细分解及备考建议
一、《走进化学世界》、《燃料及其利用》和《化学与生活》
本部分题目比较容易,以识记性知识点为主,考查内容也比较固定和集中。三部分加起来每年的分值维持在十几分左右。其中,《走进化学世界》作为基础知识重在考察化学变化的辨别、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等三个方面;而《燃料及利用》部分主要集中在燃烧的条件、灭火方法以及燃料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化学与生活》则集中与于六大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以及有机合成材料等知识点。总体而言,这三部分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现实是这部分出题的一个特点。对这三章内容的复习,我们不但要识记基本知识点,练好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对取用药品、常见仪器的使用、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操作烂熟于胸,而且平时对应注意现实生活现象观察思考,既锻炼自己实验分析的探究能力,也为拓展知识面应对考试做好准备。
二、《我们周围的空气》
近三年对本章知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纯净物和混合物;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氧气的测定实验、实验室氧气的制备和氧气的性质实验等几个方面。氧气测定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基本原理是中考的一个命题热点。其中2011年26题以红磷燃烧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就是对这一知识点的扩展考察。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是中考三大气体(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备实验之一。氧气的性质主要侧重于碳、硫、磷、铁、铝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在备考中,我们应当熟练掌握空气各个成分(CO2、O2、H2、N2等)的性质。对空气成分测定和氧气的制备这两个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准确记述,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注意实验操作的迁移变化。另外,与本章结合密切的空气污染防治(CO、NO2、SO2和烟尘等)和催化剂的性质(一变、二不变)也会是考察的知识点。
三、《自然界的水》
本章知识的考察主要涉及到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净化、软化以及污染防治等几个方面。其中,对水的电解实验我们应当掌握实验装置、电极上的实验现象、气体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全部内容;水的净化的考察涉及各种净化的方法尤其是过滤的基本操作。而硬水、软水的鉴别和硬水的软化作为重点内容在2010年26题中以实验题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硬水、软化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以及反应原理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此外,这部分知识还经常结合现实环境保护、节约用水以及污染防治的社会热点问题综合考察。这也是近年命题的一大规律。
四、《物质构成的奥秘》
近年对本部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用物质微粒(分子和原子)来解释实践现象、原子结构、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含义、化合价规律以及化学式的计算。其中,元素的概念、化合价的规律、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常考重点内容。2011年的最后压轴题就是一道Al2O3的化学式计算题。
其次,本部分知识点的考察有信息给予题的特点,中考题目常给出许多化学式或元素符号都会超出初三学生的认识范围。例如,2010年的氮化硅和五氧化二氮,2011年的钛合金和重铬酸钾。这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物质、元素、粒子的概念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见图一);厘清原子结构(质子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得失电子、化学性质);注意粒子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的关系(一同、三不同);理解化学式中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
最后,化学式计算应当在掌握计算类型(元素质量分数、纯度等)和计算方法(通过化学式建立质量关系)的同时,注意题目设计形式的变化,注意以药品标签、产品说明等贴近生活的信息给予题。
五、《化学方程式》
本章分数占比较高,尤其是近三年来每年都有8分的四个化学方程式书写。纵观三年的试题,对本章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两个方面。其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应当紧紧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变”的实质,全面考虑反应物、生成物的物态变化,掌握探究性实验题的解答方法。化学方程式部分,应当掌握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准确记忆课本中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近年来通过信息给予考察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题目越来越多,例如,2011年合成尿素的反应方程式。最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的基础上注意做题步骤的规范性。同时,应当掌握常用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如差量法)并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六、《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章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近三年中考试题中占有35分左右的分值。除了对碳的本身性质(稳定性、吸附性等)的考察外,还涉及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性质的考察;除了有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质和制备实验的考察,还有一氧化碳性质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考察。本章涉及的CO2的性质还常常为推断题所亲睐。
本部分的备考首先应当紧紧围绕“C三角”(C、CO、CO2)将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弄清楚,其次,CO2的有关反应(见图二)非常丰富,是命题的重点,这部分知识常常和酸碱盐部分结合形成综合题目。其次,CO2的制备装置、操作及其反应方程式,尤其是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需要牢牢掌握。此外,近年对CO性质的考察涉及较少,而CO还原CuO这一知识点却是连接金属和碳的氧化物的重要桥梁。不排除以后作为实验题予以考察的可能,这点应该引起注意。
七、《金属和金属材料》
本部分内容十分广范,近年对本部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金属活动顺序,金属的生锈和防护上。最近三年,通过相关反应确定金属活动顺序强弱一直在考察。同时,命题者常给出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根据所给的信息判断金属工具应当用什么金属材料制造;讨论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归纳金属之“最”。
对于今后的考试,金属与酸的反应,尤其是锌、铁、镁与硫酸或盐酸的制备氢气的反应;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仍将是重点、热点内容。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当进一步强化和重视。
八、《溶液》
本部分的命题点为以下几个: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液的稀释、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互求、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相关计算。此外,溶液的配制及溶液的有关计算,特别是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在中考试题中也经常涉及到。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近年的考察越来越倾向于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一些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图像题、图表题等开放性试题或将成为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
《溶液》部分是独立于其他章节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笔者建议对本部分的备考应当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概念和计算。第一,概念方面,学生首先对溶液的组成、概念要有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厘清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质量关系为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做铺垫。理解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弄懂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围绕溶解度曲线定性确定溶质、溶解度的变化情况;第二,计算方面,首先,牢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三个基本公式。其次,溶液的配制应当紧紧抓住稀释过程“溶质质量不变”这一本质。最后,针对化学方程式的溶液计算问题,注意一个质量关系即,溶液质量=反应物总质量-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九、《酸和碱》
本部分是中考的重要章节,也是考试的一大难点。命题的内容主要有:常见的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的腐蚀性;酸碱指示剂;酸碱PH值与溶液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对植物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配制以及有关实验和计算等。其中热点在于对稀盐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四大酸碱的相关性质的考察;PH及其应用;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鉴别;
在今后的命题中,基础题仍将是主角,但是题目设计会更加新颖,学科间的交叉联系会增多。毕竟,酸碱部分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针对本章,笔者认为:第一,要准确理解酸碱的概念。通过对典型的酸碱的学习归纳出酸碱的通性,并形成对类似酸碱性质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还要明确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与酸碱的区别,如NaHSO4溶液和H2SO4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酸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H+。第二,对酸碱这部分基础知识建立体系化的知识网络全面了解酸碱的性质和反应。准确把握中和反应过程中指示剂、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及PH值的变化。最后,仔细观察和探究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学会用酸碱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十《盐化肥》
本部分在中考试题中占据近三分之一的分值,命题的重点基本围绕以下几个考点进行: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用途;化学肥料的性质;有关化学肥料的计算;使用化学肥料的利弊等。其次,本章节的题目经常以综合性的实验题、推断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题目越来越多,围绕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以及尿素等铵盐化肥设计的计算题、实验题是本章的一大特色。
针对本章笔者建议分两大块展开复习:一是盐和化肥的有关知识;二是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综合复习。针对第一大块,一是注意各类盐的区分如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弄清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盐的化学式和名称。二是酸碱盐的知识要注意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化学思想,区分共同规律和特性。
第三,通过复分解反应对中学化学反应的四种类型(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进行总结比较,注意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区别;针对第二大块,其一,以盐为中心建立起各种物质的联系(见图三),为综合复习提供支撑。其二,在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的学习中贯彻综合立体的思想,不仅要对常见的反应方程式深刻记忆,还要注意反应过程中仪器的操作、现象的描述以及物质反应性质的对比。这样,我们在面对综合性的实验、鉴别、提纯和制备等题目时才会游刃有余。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