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天津站 > 中考报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来源:天津网 作者:. 2011-03-10 10:32:48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鲜有人知道十一中学的前身——法国教会学校圣若瑟女校。学校始建于1914年,是天津最早的一批近代学校之一。学校当时主要招收外籍人士在华女生及一些中国官商女生,由外籍人士任教,外语教学。圣若瑟的老校友遍布世界各地,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夫人秦惠芳即是该校的校友。
1951年,该校改名为天津市第四女子中学,并被列为市重点中学。“老女四”以它的“少而精、多激励”的朴实无华的教育文化,培育了优秀女四学子。
现在,校舍仍保留着当年法国教堂的建筑风格,保存着圣若瑟女校里修女教师们使用的生物标本以及当时上课用的摇铃。它们是否也希望重现当年的辉煌呢?十一中校长李军常常在办公室里遐想。
女中现状:国内仅三所
前不久,曾在圣若瑟女校读过书的一位法国老太太回到十一中,把她珍藏了几十年的女中照片原版赠送给学校,她告诉李军:“这是我儿时最珍贵的回忆。”看着老太太保存完好的照片,更加坚定了他希望恢复女校的决心。李军说:“据我们考察和了解,女校全国仅有三所,即北京华夏女子中学,上海第三女子中学,无锡第一女中;有女生班的仅十二三所,这是特色办学之先机。目前,办学新目标是先招收两个中等素质女生班25—30人,在天津做特色办学的对比试验。”
据了解,目前国外男校、女校均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名校,像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就分别毕业于上海的女三中学。李军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自尊自信自立的现代女生。首先,给女生们一个自信心形成的空间,并注重女生特有的思维培养。”
试验教学 跟踪调查
十一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曾走访过华夏女子中学,吸取了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很多家长都觉得,“到女校更放心,如果有住校就更放心了。”不少孩子也说,“从自身性格就喜欢女校,学习、生活都在一起,干净温馨。”
因此,李军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先期申请两个女生初中班,招生生源主要立足于和平区(不排除外区招生可能),招生方式由小学校长、教师、专家、学者推荐中等水平的女生,并对此进行比对试验教学。李军说:“虽然是试验性质,但家长可以放心的是,初中阶段的课本知识学校都会高质量的全部教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因性施教,以此研究‘青春期女生’心理特点而实施教育,未来还将对女中的女生进行成长跟踪调查。”
背景
天津第一女子中学:成立于1895年的海河中学,前身曾为北洋西学堂、德华中学,1919年民国政府接管后改名为大营门中学,1924年直隶全省第一所女子专门学校诞生于此,开始了长达44年的女子专门教育。天津解放后,更名为天津市立第一女子中学。1968年,命名为海河中学,开始男女生兼收。
南开女中: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的前身是1923年由张伯苓先生创建的南开中学女生部。1952年12月女中改为市立第七女子中学。l958年女七中更名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中学,1962年恢复南开女中之名称,198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女二中:现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始建于1939年,前身是天津女二中,系天津市早期的公立女子中学。
女三中:现天津市第九中学,始创于1905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温世霖先生创办,其前身为普育女子中学、女三中等。
女性课程 鼓励柔性
在保证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十一中还设计了一批有特色的女性校本课程,如:礼仪形体训练、演讲口才训练、生活哲理、太极理论、瑜伽、心理课、女性审美课、大气生活的方式、成才女性课堂等。定期开设高水平的名家讲坛;开展符合女生性别发展的丰富多样校园活动。教育管理方式更多的是鼓励、柔性的管理。
学校的计划是加强研究女性教育,形成特色办学理念。挖掘历史传统文化,成立课题组,学习研究其他女校成功经验;全力配备两个国内班级教学设备一流的教室,创设一流教学条件,24小时安全监控;选聘学校最优的教师组成师资队伍;如瑜伽、形体等特色课学校将聘请专业老师为学生授课。对此,李军校长表示,所有课程不会对学生收取费用。
坐落在哈尔滨道的天津十一中学是天津市一所普通的公办初中校,其前身为第四女子中学,当初的“女四”不仅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也曾拥有不少名师,比如画家萧朗和温家宝总理的父亲温刚均曾在此任教。
今年伊始,天津十一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恢复女中,并希望在下半年的新学年先试招收两个女生班。目前十一中学已经把申请提交到了和平区教育局,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缜密的研究。
为何要将在天津消失多年的女子中学恢复?当今的教育现状是否允许这样的女校生存呢?很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倒退时OR精英化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一提到女子学校,人们的思路往往两极分化,一方面,人们会认为这是封建时期的产物,是为了防止“男女授受不亲”衍生而成的。而一方面,人们会和国外精英化教学联系起来,认为这种学校只适合培养贵妇。
对此李军说,以上两种观点其实都是对女中的误解,近年来在天津女子学校的发展几乎是空白,如果女校能生存也不应该以以上两点为发展目的。女校的存在有着自身的优势,男女分校之后,将根据性别特点安排课程,因性施教有利长进,天赋潜能以便开发,人文关怀更臻精到,差异教学效率更高。而女校以其女性特色教育更能关注女孩潜能开发,以及作为一个女性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生命质量,激励自我成长,为其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时代所需之现代新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好一个女孩,受益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还有她的下一代,女校教育可看作是未来母亲工程。
当然,李军也承认,女校虽有特点,但不适于普及,在现代社会适合在个别学校开展。
对于十一中希望恢复女校的做法,记者也采访了天津市不少家长和一些教育学者,对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希望和担忧并存。河东区五十四中的学生家长魏先生告诉记者:“一些女生在音乐、美术、表演、裁衣、刺绣等方面颇有才能,也许她们更适合做这些本来女性就擅长的项目。很多学生们争着上重点,就算以后从名校毕业了,最后不也要面对社会竞争吗?女中如果能开设一些专门针对女性特点的课程,就能使女孩子找到自信,也为她们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女中若能为女生们的将来多提供一些出路,那就是进步。”
国内著名的社会学家文献良表示:“办女校不利于男女沟通,不利于孩子们性别意识的正常成长,为了避免早恋等现象把男女生分开是消极的做法,从小培养男女青少年的性别意识,才是社会发展的潮流。”
对此,李军认为,办女校并不是为了避免早恋的现象,而是为了对女生自身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女校不等于把女生与男性隔绝开,因为女学生除了在校内上课外,也需要与社会接触,只要正确引导不会造成性别上的局限性。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